会员要闻

覆盖从种到卖 实现多方共赢
时间:2023-08-17 作者:张梦 来源:期货日报

  夏风吹过,东北黑土地上田连阡陌的豆秧也随之摆动身姿,完成自然授粉的过程。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第一大省,以大豆、玉米等粮食种植为主,2023年耕地面积达2.57亿亩,粮食总产量1500多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落实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加力扩种油料大豆”的要求,大商所深入了解大豆扩种难点,结合期货工具特点,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创新推出“银期保”项目,帮助种植者破解融资和售粮难题、减少种植风险、增强扩种大豆信心,保障种植者与企业收益。

  新主体提出发展新需求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催生出一批懂得科学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黑龙江耕地面积辽阔,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15.7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1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种地了,那时候大机械很少,全是用小四轮在地里播种。”黑龙江北安市革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说,2011年北安提倡城乡一体化,村里不少人进城买房,一些土地闲了出来,他就种了70垧地,碰上好年头赚了点钱,2012年成立了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经有22万亩地。

  据李富强介绍,随着合作社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资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1年当地只需要3600元就可以租下一垧地,今年一垧地需要13000元左右,仅土地租金就需要近2亿元。与此同时,购买大规模种植所需的高性能机械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合作社目前使用的收割机一台就450多万元。因此,像李富强这样的种植者从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需要向银行贷款来启动新一年的农作物种植。但是种植者普遍没有太多资产可以用来抵押,贷款金额相对有限,要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贷款金额较为困难,再加上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较大,若遭遇灾害性天气,种植者很可能损失惨重,影响来年融资。只依靠成本险和大灾险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

  新需求催生新模式 

  针对新需求,大商所2023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在过往“保险+期货”的基础之上,推出更为完善的“银期保”大豆专项项目,即“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系统性引入龙头企业与银行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寻求更为合适的保险项目,更全面地抵御种植风险,解决贷款难问题。

  具体来看,该模式依靠收入险保单以及龙头企业与种植者签订的远期订单,使种植者可以在备耕期提前确定预期收入,有了增强信用的切实保障,为银行放贷提供了可靠标准,有效提升贷款额度,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问题,并为其扩大种植面积提供资金支持。

  李富强所在的合作社是北安地区“银期保”项目参与面积最大的合作社,他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我们种地最怕的就是缺少资金,租地、买种子、化肥、农机具等都需要钱,如果收成好、回款快,那真是相当幸福的事;如果遇到天灾,资金再断了,对我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2019年遇到台风,一垧地才打了3吨多大豆,7万多亩地赔了1700多万元,最近几年农情比较好,才缓了过来。”

  有过惨痛经历的李富强对“银期保”项目非常欢迎,今年他种植的11万亩大豆中有7.5万亩参与了此次“银期保”项目试点。他表示,以前每年12月到了还贷款日期,急于回款,在卖大豆时普遍会被贸易商压价。“参加了‘银期保’项目就可以将大豆拉到中粮的仓库去,直接结算90%的货款,还给了二次点价的机会,保证粮食能多卖些钱。”

  “从银行的角度,我们一直说‘银期保’模式好,就是因为作物成熟后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入库,可以根据实际粮款先行支付给农户,农户便可以提前偿还银行贷款,既为农户节省了贷款利息,又保障了银行贷款顺利回收。即便出现减产或价格下跌等情形导致卖粮款不足以覆盖全部贷款,启动收入保险理赔程序后,也可以补偿卖粮收入,对农户收益和银行权益都起到保护作用。”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姜濯表示。

  双重保障的方式,不仅直接增强了客户的信用,更是为银行支持大豆产业、帮助农户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相较于往年一亩地700元左右的贷款额度,今年李富强所在的合作社参保土地获得了每亩地1000元左右的贷款支持。

  太平洋财险黑龙江分公司党委书记刘志武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公司针对此次项目中种植者的特点,结合大商所相关要求和历年大豆保险经营情况,设计了“银期保”项目条款,选择了较为成熟的收入保险模式。据他介绍,收入险可以应对产量和价格波动的双重风险,更符合农业生产者面临的实际损失与风险情况,也更加贴合“银期保”项目闭环生态模式的保险需求,能够切实为大豆种植收益提供保障。

  “面积和规模上来后,种地就得买保险,所以我特别认可这种模式。往年购买的产量险和灾害险每亩最多就能赔600多元,今年仅收入保险每亩最高就可以赔700多元,而且有了大商所的补贴,保费也没增加多少,帮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李富强说。

  期货工具助力新模式平稳运行 

  风险只能对冲转移,不可能凭空消失。在农民、龙头企业、保险公司和银行进行风险转移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一个风险集散地进行风险对冲,期货及衍生品管理风险的功能在整个项目闭环平稳运行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支撑作用。

  在“银期保”之前,已经有期货公司尝试“保险+期货+X”的模式,例如中粮期货从2020年起,就在北安开展“保险+期货+订单+信贷”的商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利用基差点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远期合同,再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针对以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大商所在“银期保”项目中对收购和定价环节予以标准化,将基差点价转变为二次点价,即要求龙头企业在大豆收割入库并参考期货价格确定收购价后,再为投保主体提供以该收购价为保底价、不少于两个月时间的点价机会,使农民卖粮后可以继续分享大豆价格上涨的收益。龙头企业则通过向期货公司购买场外看涨期权,对冲潜在的收购成本上涨风险;期货公司再通过期货交易将卖出看涨期权的风险进一步转移至期货市场,实现项目对价格风险的管理。

  中粮期货“保险+期货”项目总监陈驰告诉记者,在商业化项目中,购买场外期权的费用需要企业自己承担,而在“银期保”项目中,大商所为了扶持大豆产业稳定发展,不仅对投保主体给予不超过保费总额70%的补贴,还全额支付龙头企业二次点价环节场外期权净权利金,减轻企业负担,推进该模式运行。

  除此之外,“银期保”项目系统性引入龙头企业与银行,因此需要明确预期收入,以此来敲定贷款额度、保险产品保额等。要推动项目中多个主体的合作,推算出均衡各方收益和风险的“价格”十分重要,期货市场及时公允反映市场价格的特点非常符合项目需求。

  一方面,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可以为众多参与者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定价参考。该项目中收入保险的目标价格就是依据保险出单期间黄大豆1号期货结算价格或收盘价格、盘中价格的平值价格确定,结算价格则以大豆收割期内一段时间黄大豆1号期货收盘价格算术平均值为依据。另一方面,期货实时反映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大豆价格变动,种植者可以据此在二次点价期内实时选择有利价格,要求龙头企业为其结算,把握收益机会。

  近年来,大商所持续探索期货市场支农新模式。“银期保”项目的推出切实响应了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经营稳定、扩大种植规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减少银行为种植大户贷款的顾虑,拓宽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保障龙头企业货源稳定,实现多方共赢、产业链协同发展。项目参与者普遍希望明年该模式能够得到更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

机构地图
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
北京市
  • 期货公司

  • 风险管理公司

  • 资产管理公司

期货公司投诉受理渠道